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VC/PE行业进入投资范式调整期,“专精特新”企业成投资香饽饽

时间:12-03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59

VC/PE行业进入投资范式调整期,“专精特新”企业成投资香饽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近年来,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的投资范式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聚焦硬科技、投资专精特新企业,逐渐成为新的风向标。“'专精特新'的提法十年前就有了,但此前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关注。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已经逐步成为共识。'专精特新'企业也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界和投资界的重视。”近日,在“第二届创投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论坛”期间,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据了解,专精特新企业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的创新型优质企业,“专精特新”既是一个整体,也存在内在相关性,其中“新”是灵魂,“专、精、特”是手段和方式,也是“新”的不同表象。在我国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中,从“专精特新”企业群里层次来看,从上到下具体可细分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从数量分布来看,2019年来,我国已累计认定五批共1.2万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9.8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超21.5万家。“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并配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本市场助力。对创投机构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聚宝盆,是高质量的项目源。”国立波说。他表示,这些企业是国家从技术层面筛选,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创投机构深入理解这个梯度培育体系后,从中挖掘项目是非常高效的。将自身投资策略与国家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相结合,有望让创投机构在未来实现可持续收益。“专精特新”小巨人投资渗透率不断提升自2018年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创投行业进入到了优胜劣汰和存量出清的阶段。Pre-IPO投资模式的套利空间越来越小,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现象时有发生,创投行业已经形成“以价值创造为主、资本套利为辅”的发展逻辑。如何从 “贝塔式增长”转向“阿尔法式增长,是很多创投机构思考的重要议题。国立波解释称,在“贝塔”时代,很多创投机构是在市场增长的红利中搭便车实现发展。而在“阿尔法”时代,更需要创投机构修炼内功,寻找自身的独特价值。将自身投资策略与国家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相结合,投资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许多头部创投机构看重的新机会点。近年来,创投机构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投资渗透率正不断提升。LP投顾发布的《创投助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究报告2023》(简称《报告》)显示,工信部共公示五批1219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有520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其母公司曾经获得过股权融资(含新三板,不含IPO及上市后的定向增发),占比42.72%。与去年统计的前三批企业数据相比,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总数大幅上升,融资渗透率依旧保持稳定并小幅增长。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看出创投机构投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明显画像特征。从投资数量来看,机构间存在明显的分化。投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前20名投资机构,以人民币基金为主。投资数量最多的头部机构,投资小巨人企业均超过了100家。4601家(占比53.92%)机构仅投资了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投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20家的机构有191家(占比2.24%)。从投资阶段来看,创投投资“专精特新”企业以成长期为主,早期投资较少。《报告》显示,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成立到获得认定的平均时间为13.25年,其中获得过股权融资的企业从成立到首轮股权融资的平均时间为7.53年。仅有16.76%(873家)的企业在成立前后一年内获得首轮投资。由此来看,创投投资“专精特新”企业以成长期为主,早期投资数量较少。但企业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更需要资金、产业等方面的支持。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周期普遍较长,在股权融资过程中需要长期资本与之匹配的特点,国立波建议,各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可成立“专精特新”引导基金和直投基金,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对本地优势产业及相关行业有深度认知的优秀管理团队和专业投资机构并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母基金、直投基金和二手份额转让或老股转让相结合的形式,支持当地“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创投带来多维度支持,亦获得不错回报当创投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投机构不断提升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能力,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也体现出助推器的作用。许多创投机构不仅为“专精特新”企业带来资金支持,还能为企业发展对接市场资源、人才资源、助力企业提升管理和治理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创投行业处于收缩状态,创投机构对标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说,该如何把握融资节奏穿越周期?对此,国投创合首席投资官董川支招表示,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说,首先, 需要重新考虑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前几年融资环境比较宽松,创新企业可能会觉得什么都可以靠钱解决,对经营、研发、用人的问题有所忽略。但在现在大的环境下,企业需要回归经营之道的本源。第二,大量的“专精特新”企业属于制造业领域,需要回归制造业的本源。制造业是很抠门的行业,对现金流管理和运营有非常高的要求,这一块也是企业所需要思考的。第三,当前环境下企业在选择后续出资人时,不要纠结绝对估值的情况,更多还是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找到真正理解行业特点的投资人,能够跟企业走的更远。从退出角度来看,在以往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创投机构因投资独角兽企业而获得数十倍、上百倍的回报。目前,当“专精特新”企业站上时代舞台,是否会因为过于专注细分市场而没有那么大的投资回报空间?对此,启明创投合伙人于佳认为,“专精特新”企业同样具有高增长的潜力。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比如启明创投投资了半导体、芯片、大模型、自动驾驶等方面的“专精特新”企业,其中有些项目投资一年多估值就涨了六七倍,还有些项目在投资三年后估值实现几十倍、上百倍的增长。有些先进制造类的项目,估值增长会相对平稳。主要是因为这类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健,每年通过不断的市场拓展增加收入和利润,增长率一般在20-30%。这类企业在投资时以相对较低的估值进入,上市后也能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上述《报告》也显示,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本流动性来看,已有735家(占比6.03%)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获得股权融资后实现IPO。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投资机构投资“专精特新”企业形成闭环发挥越发重要功能与作用,尤其是北交所将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主阵地,令业界充满期待。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